【人民日报】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哪些实招?
近年来,小微企业融资呈现量增面扩价稳的态势,但部分小微企业也反映存在融资堵点和卡点。近期,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出台,协同多方发力,改进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
政策加力,扩大小微企业受益面。中国人民银行将普惠小微贷款的认定标准由单户授信不超过1000万元放宽到不超过2000万元。金融监管总局优化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政策,将续贷对象由原来的部分小微企业扩展至所有小微企业,并阶段性地扩大到中型企业。
机制发力,打通惠企利民“一公里”。金融监管总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了支持小微企业的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在贴近基层、了解企业的区县层面建立工作专班,搭建起银企精准对接的桥梁,实现低成本信贷资金直达基层。
制度助力,优化民营经济投融资环境。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在加快推动出台,草案对金融机构向小型微型民营经济组织提供金融服务实施差异化监管,允许合理设置不良贷款容忍度。此外,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制度进一步完善,为基层信贷人员松绑减负,营造尽职免责、鼓励担当的积极氛围。
合力之下,更多金融活水流入小微企业,助力每一笔“小生意”。11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2.21万亿元,同比增长14.3%。11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为3.45%。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今年以来,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快构建,相关部门和机构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
“金融支持企业开展创新的政策工具日益丰富。比如,今年中国人民银行新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
10月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17万亿元,同比增长21%。今年前8个月,科技保险保费达388亿元,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等科技活动提供风险保障金额超过7万亿元。
下一步更好发展科技金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部署:“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