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专场。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隗斌主持。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委金融办、市知识产权局、市税务局、北京海关、海淀区、北京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北京市各金融部门高度重视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着力提升金融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质效,截至11月末,全市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2101.55亿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利率3.01%,较年初下降21.17bp,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政策框架逐步完善,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持续增强。
一、提供精准信贷服务
一是大力开展“北京畅融工程”融资对接服务。建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常态化对接机制,为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搭建信息互通和精准服务的高效平台,切实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北京畅融工程”自2019年2月启动以来,已举办378场对接活动,累计服务企业1.6万余家次,对接金融机构6100余家次,参加人数近5万人次。
二是积极做好续贷工作。引导全市银行机构增强对小微企业服务能力,加大续贷投放,推广随借随还的循环贷模式,灵活便捷地满足专精特新等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截至11月末,北京地区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1806.68亿元,同比增长37.60%。
三是鼓励支持金融信贷产品创新。引导银行机构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推出上百款基于信贷理念创新及数据和技术支撑的科技信贷特色产品,如合理匹配企业研发周期的长期限“研发贷”,全流程线上化的“专精特新”信用贷款,股债联动的“认股权贷款”,以及支持科技人才股权激励等需求的“人才贷”产品等等。
二、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一是支持北交所打造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定期组织面向专精特新企业的专题培训。强化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审核支持,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发展前景良好,但暂未盈利的专精特新企业,支持在北交所上市。截至11月15日,北交所上市公司257家,中小企业超八成、民营企业近九成,超五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开发行累计融资541.19亿元。新三板挂牌公司6098家,累计实现融资超5800亿元。
二是在全国设立“专精特新”专板。经过一年运行和培育,专精特新专板入板企业达514家,其中孵化层104家,规范层306家,培育层104家。专板目前已初步构建了与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匹配的服务体系,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互联互通。
三是发挥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在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方面的优势。今年8月29日,本市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在京召开扩大试点推进座谈会,北京成为试点范围扩大后的政策落地城市。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五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达成初步意向基金规模近530亿元,储备项目116个,预计年底前在京落地规模超160亿元。
三、完善保险保障机制
一是加强保险产品创新力度。北京市积极支持在京保险公司针对科技成果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活动基础风险等领域开发产品百余个,面向专精特新开发产品十余个,首创新材料中试保险,为包括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内的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保险保障,涵盖研发责任保险、营业中断保险、首台套保险、知识产权保险等覆盖企业经营全生命周期的相关财产险业务。
二是开展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工作。试点开展以来,共支持20余个重点产业472家企业的4818件专利投保专利执行险和被侵权损失险,其中包括24家制造业单项企业投保354件专利,449家重点领域中小微企业投保4464件专利,提供保费补贴5300万元,保险保障金额超过53.9亿元。
三是支持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外贸型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出口信用保险保障。实现企业“零门槛”投保,极大提升了企业投保便利性与积极性。实施“小巨人”成长计划,遴选上千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帮助
其加快成长。2024年1-11月,中国信保为71家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出口信用保险保障,同比增长31.5%;承保金额20.4亿元,同比增长14.52%。
四、下一步工作
我办将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推动金融机构创新更丰富更精准的“专精特新贷”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到新三板挂牌和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强化对专精特新企业的保险保障支持。